本章谈谈MySQL的备份和还原,外加一点点复制。
其中所谓的复制跟备份有点关系,因此放在这里记录下来,另一部分复制跟主、从库有关系,未来打算放进MySQL架构部分去记录,在本博看来主、从库不仅是架构级别,并且需要适当监控,因此独立一章,具体阐述。
备份和还原其实也是比较复杂的,譬如备份时不要影响生产环境的业务进行,还原时同时也应注意这点。
本章谈谈MySQL的备份和还原,外加一点点复制。
其中所谓的复制跟备份有点关系,因此放在这里记录下来,另一部分复制跟主、从库有关系,未来打算放进MySQL架构部分去记录,在本博看来主、从库不仅是架构级别,并且需要适当监控,因此独立一章,具体阐述。
备份和还原其实也是比较复杂的,譬如备份时不要影响生产环境的业务进行,还原时同时也应注意这点。
MySQL数据库权限严格来说并非属于优化范畴,为了保持系列严谨,姑且就这么分配吧。
权限部分包括两大部分,第一:授权认证,即账号密码,可访问来源。 第二: 访问控制,库、表、字段、存储过程及函数的各种粒度的不同操作,例如增、删、改之类。
本博源码更新了些文件,主要如下
-修复几个URL,使用url_for 函数生成,主要是后台地址改了下,防止脚本猜测
-增加评论功能,最简单,无回复
-增加rss feed
-修改若干样式
准备写Java语法方面的各种知识点的理解,因此,参照 Java 核心技术上下两册,进行精读,从而整理出各个知识点,同时在本博中记录下亲测的结果,达到记忆的目的。
以下是两本书的豆瓣传送门,页面中有各种购买链接。
先看一下一个比较迷惑人的示例
//定义一个测试类,属性x,get set 方法, 初始值是 String类 "init"
class Sample {
private String x;
public Sample() {
this.x = "init";
}
public String getX() {
return this.x;
}
public void setX(String x) {
this.x = x;
}
}
//测试类
public class FuncParamDemo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ample sampleA = new Sample();
System.out.println(sampleA.getX());
FuncParamDemo.changeSample(sampleA);
System.out.println(sampleA.getX());
}
public static void changeSample(Sample s) {
s.setX("SampleA is changed...");
}
}
//输出
init
SampleA is changed...
在测试类中定义一个改变参数内容的方法 , changeSample(Sample s), 传入sample 对象, 改变属性x。
传入前是初始值,执行方法后,sampleA 的属性被改变了。
注意,这里还是值传递!!
sampleA 有两部分组成,指针 和 对象 ,sampleA 这个指针被拷贝了, 变成 s, 因此, sampleA 和 s 是2个不同的指针,但是指向了同一个对象, 因此, 对象的属性x在执行完测试方法后被改变了。
因此,这里说的值传递,是对于指针(引用来说的)
第二个例子
//在测试类FuncParamDemo 中增加方法,进行一个对象互换的操作
public static void exchangeObj(Sample samplex, Sample sampley) {
Sample temp = new Sample();
temp = samplex;
samplex = sampley;
sampley = temp;
System.out.println("Samplex now is " + samplex.getX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Sampley now is " + sampley.getX());
}
//测试类中main方法修改为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ample sampleA = new Sample();
Sample sampleB = new Sample();
sampleA.setX("Sample A");
sampleB.setX("Sample B");
System.out.println("sampleA is " + sampleA.getX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sampleB is " + sampleB.getX());
FuncParamDemo.exchangeObj(sampleA, sampleB);
System.out.println("sampleA now is " + sampleA.getX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sampleB now is " + sampleB.getX());
}
//输出
sampleA is Sample A
sampleB is Sample B
Samplex now is Sample B
Sampley now is Sample A
sampleA now is Sample A
sampleB now is Sample B
初始时 sampleA.x 为 Sample A, sampleB.x 为 Sample B
方法内部被2个对象互换成功。
最后打印sampleA.x sampleB.x为原来的值
因此,肯定不是引用传递,不然最后一步就不会那么打印了。
所以第一个例子的结论是正确的。
在IT行业将近工作了有10年左右时间,接触过不少产品。有硬件的,台式机,笔记本,各类Pad等。有软件的,Win平台,Mac的,Linux的。Pad和移动端的各类App。各种功能,各种界面。甚至自己做的很多系统,应用之类的。有时候也会进行或深入或浅薄的思考,产品层面,内部代码层面,甚至并不是很敢兴趣的市场层面,一直想记录下些东西,说说自己的体会之类。
自从苹果公司的产品出来之后,一瞬间大家好像对产品,用户体验等概念有了新的认识。特别是移动互联的兴起后,到处都是产品经理的身影,以前做Web应用的时候,似乎做产品的已经被列在了设计阶段,而现在,产品的地位提升了很多,这里有很多客观因素也是存在的。
先说说行业内对产品的定义,因本人从事的是互联网行业,目前也连带移动互联,主要从事Android开发中,因此所论述的产品涵盖了这2个领域,也可以说是小小心得。为什么说产品的地位提升很多呢?很多时候做产品的和后端的码农可以说是存在非常多的矛盾,但是又是互相依赖的,譬如假设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不知道HTML, CSS, 那是可以肯定的说做出来的原型图是非常脱离现实的,而且这也是非常基础的部分,如果说到用户体验,不懂前端,如果设计出好产品呢?
当然前提也尤为重要,产品经理必须非常清楚和了解产品的概貌,不仅从产品本身来说,更要从产品所附属的整个行业的一个大方向来说。这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,因为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,就要将这个宏伟的产品分阶段,也就是产品层面的战略了,我的理解是设计迭代中的每一环。要知道做互联网,或者移动互联的产品,必须是要有非常宏大的目标,想象非常庞大的用户量要使用这个产品,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用户,包含各种各样的用户习惯去做,这些个阶段中,每个阶段的目标不仅仅是产品的提升,更是培养用户的方式,而且也配合到整个产品所属公司的战略。
因此做产品,必须清楚目标,并且能为目标做出妥善的计划,即是所谓的里程碑。 从大方向来说,产品经理确实是非常苦难的一个角色,但同时也是一个强悍的角色,因为要懂那么多东西,确实很牛叉。
相对来说,产品涉及的“面”上的东西较多,以上是从产品的更新迭代来说的,那么来说说产品本身的细节问题,目前很多产品,公司,包括独立开发者,都崇尚简单。我想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个东西。
第一、产品中的流程。任何产品的使用,都逃不过流程,注册需要流程,用户购买需要流程,用户发信息需要流程等等。如何将复杂的流程做简单了,那就是说产品设计是成功了,并且从用户角度来说,不但流程简单,而且,当面对高级用户时,也能及时提供这类用户的特殊需求,也必须将复杂的一面交给这类用户自己定制。
第二、产品中的界面。大部分产品都是有UI的,UI如何操作合理,高效,不让用户反感的情况下,培养用户等等,这些都是需要UI来做的,那么懂一些Web的控件,App的控件, widget, Desktop App 的控件,组件之类的,是非常有必要了。
但是,基本控件,其实人人都知道,这个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,那么这个时候开发必须要登场了。
开发人员,典型的工程师思维,不管前端如何简单,但是,开发人员必须非常了解每个细节,因为开发人员必须要做实现。每一项 特性,每一个 功能 背后可能有好多层好多种关系交织在一起,必须去了解、规划、整理出其中的细节,才能实现前端简单的功能。所以,简单和复杂其实是共同体,在这个共同体中,开发人员应该是担当了基石的作用。如果说产品可以做到前端的功能表达,而具体业务逻辑是由开发来做的话,那么我想这之间还必须要有程序设计人员作为桥梁。
程序设计也是非常tough的工作,也是包含各种需要考量的东西,个人觉得架构师这个职位可以说是程序设计中的总设计。虽说产品已经从需求那里提炼出了UI和各种idea,但是正如产品的局限性来看,无法看到产品背后的实现,因此,架构师还是需要不停的和需求、产品做沟通,同时要考虑到开发实现,毕竟是全局工程啊。
那么这个时候,架构在必须游走在复杂与简单之间,来回推导,进行抽象。
需求,产品,架构,开发这些都是很重要很费神事情,有很多方法可以作为推进项目的方式,甚至还有配套的工具来加强效果、弥补不足。
本人最为推崇的是迭代开发,好处是目标清晰,并且一旦全身心投入进去,产品的进度应该无需担心,本人平时在开发中,也会碰到这种情况,只要是想好了,特别是每个Mile stone,非常清晰的知道要开发什么,需求边界是什么,设计原型是什么,这些细节把握清楚之后,跟着功能走,一般都会在很快的时间内完成,而不用刻意去计算项目花费时间。
其实整个开发过程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,再从复杂到简单的多个过程。从最简单的原始需求慢慢挖掘出细节,通过对细节的揣摩,进行各个层面的抽象,这里不得不提UML, 真是个好东西,有描述功能的用例图,描述静态结构的类图、包图、构建图等,有行为的时序、活动、状态等。抽象出来后,开始搭建软件架构,各种超类,接口的编写,又是来回推导,很有意思的是,这些动作也是从简单到复杂,再从复杂到简单。还真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啊。
当然从前端来看,那应该就是极尽简单,有这么复杂的后台逻辑做支持,产品才可以放心的去构建。 当然其中也有测试之类的,也很重要,简单与复杂在测试中也是存在的。
那么,这么看来,每当产品经理看着简单明了的产品,能想到后端复杂的逻辑,每当设计开发看着大片大片的代码,想到前端优雅的操作。这个时候才真是感到Team的强大,生活的和谐内。。。
一直以来,都在使用MySQL这一开源数据库,也进行了深入研究,从开发角度讲,很多时候只是作为数据的持久存储,并不涉及过多的功能,而是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,来使用MySQL的各种特性,因此比较多的心得和笔记都是偏重于管理部分。
目前所做的一系列笔记基于两本书籍,一本是 MySQL性能调优与架构设计 , 另外一本是 高性能MySQL 。相信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两本好书。因此整理了一些心得,根据几个议题,列了出来,一是作为读书笔记,另一面是在未来使用和再学习过程中进行比对,修复错误的,温习原有的,发现新的。
作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,特别是服务器端开发来说,要关注方方面面的事情,但是并不是说其他类型的开发人员,例如客户端的开发,这类关注的事情会少许多,不!同样有很多很多事情需要操心。
这些事情促成了一个系统一套软件的形成,从最初的需求、概要设计、详细设、编码、测试一直到交付、验收。每个环节都需要关注,对于这样的流程,有很多方式去完成,大的不去说了,包含的东西实在太多,无法方方面面的去评述。最近思考了许多东西,想要好好整理一下,先笼统的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,从最源头开始考虑起来,比如需求。
需求的定义,已经很明确了,三个层次: 业务需求 、 用户需求 、 功能需求 。
a) 业务需求( business requirement)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、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,它们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。
我理解的业务需求,应该是站在比较高的高度上去描述的,可以用几句话来描述系统的Why 和What。例如本人参与过的几个项目,非常笼统的描述,某区人事管理系统,或者OA 管理系统,解决本行政区某管理部门的人事管理,或者解决办公无纸化、系统化。典型的提纲挈领,这里的Why就是要解决的问题,是Vision。 What是需要开发的系统,也可以说是Scope。这两点可以使用很多方式描述,基本的方法就是画大饼,做个什么PPT,Chart之类的,可以很好的描述出来,大致的方向和任务也已经明晰了,所谓的Aim已经有了,从这里画条线到Aim,就是主线,初步的问题解决。
b) 用户需求(user requirement) 文档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,这在使用实例(use case)文档或方案脚本(scenario)说明中予以说明。
这部分的定义也很明确,如果有这么一个系统,那使用者们能干些什么呢?各种角色或者各种OBJECT,都能做什么事情,完成什么任务,用起来是怎么样的,看起来是怎么样的。听起来好像是产品经理干的活,也可以做点PPT或者Chart,来描述系统的UI,流程,Feature等等。这部分要收集,要思考。再说几个本人经历的,Ecommerce 的网站和企业内部的系统结合的故事,这里面,由于行业的特点,有很多需要收集和询问的需求。
c) 功能需求(functional requirement)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,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,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。
这个以本人的经历来说,主要是从开发者的角度去看,提取模块、模块中的业务模型,这些业务模型的相互作用等。这类东西相对来说标准化的很多,看看那些开源项目就可以有一个很清楚的蓝图。解决一个数据库ORM 问题,可以有很多库去参考,一堆的Feature List,就是功能需求。因此功能需求是基于用户需求而来的。
了解了这些定义,还不是最主要的,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这些需求,使用什么方法,使用什么工具,如何展示得更清晰。
文档,这个是必不可少的,文字描述,定义一些,描述一些,结构一定要清晰,分类分层是个好办法,容易记忆,也更直观。使用业务和用户需求。
使用UML从几个层面去描述业务逻辑,动态的静态的,做成chart,仔细研究,使用于开发需求。
Prototype,好多软件Axure, Pencil等,直接画出来。
以上是工具,具体如何做,慢慢学习,改进,再学习,再改进。这个就是方法层面上的,本人特别喜欢的迭代,话说迭代可以用在开发上,亦可以用在需求挖掘上,每一次的Review挖掘更多需求, 用工具记录下来,用文档描述出来,用图片画出来。
另外一个就是脑图,发散性的去思考,获取更多隐藏需求。
工具和方法都是必要的,原始的材料在这个阶段获取,尽量在已定的scope内将需求尽最大可能全面和精细。注意scope,避免无限制的变化,不要跌倒焦油坑里面。
“需求”这个词本身也包含了2个方面,“需” 意味着要求的事物,我们要什么,“求” 意味着要求,我们需要的东西要达到某种程度。本人喜欢纵横比较,需求列表一要在横向上列出不同的任务需要,纵向上要明确写出任务的程度。
注意,在需求阶段,最好分清楚需求的种类,到底是业务的,用户的还是开发的,虽说可能描述的是同一个事情,但是在不同层面,表现的形式会不一样,很有可能造成团队中对问题认识的分化,在本人的项目管理经历中,出现过类似的问题,解决的问题是对于不同的人,不同的角色,以不同的形式阐述问题,对业务来说,使用原型具象化。对开发来说,抽象化,以开发特有的工具和形式来表现。
以上只是本人工作中碰到问题后总结出来的,当然,问题天天多,在慢慢的一个一个解决的同时,也停下来思考过,学习过,通过这种方式,再结合实际,发现效果也非常明显,简单来说,能够提高效率的事情,能够提高效率的工具,一定要去做,一定要去用。
If you want to see the diagram of XHProf . You should install Graphviz . Here is the link http://www.graphviz.org/.
Just download the lastest version source code. Then
./config --with-png=yes
make && make install
But before this. Make sure you have install the zlib and libpng : )